
出生:1976年
毕业:1995年
专业:雕塑
经历:2000年跟随中央美院钱绍武先生进修雕塑课程,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景观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班。
现职:苏州金视艺术空间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设计家分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
赵慧蓉(以下简称赵):苏州工艺美校为了庆祝建校五十周年,特别采访一些有影响力的校友,您是哪一年进入工艺美校的?老师,同学还有印象吗?
金磊(以下简称金):我是九一年进入美校的,读的是雕塑。入学前学的是绘画,没有接触过雕塑。进来以后才发现雕塑是跟泥巴石头打交道,泥都是前一天到黑松林的后山自己铲的,拣掉石子、松针、小虫子等。泥经过一个晚上的精炼,第二天扎好,就是艺术用泥了。慢慢地就跟泥有了亲近感,培养出感情了。同学们发展的都挺好的,一些同学改行了,一些同学仍然从事跟艺术有关的工作。学校教育是培养学习方法的,成为艺术家,需要更专业的学习。学习只是人生的经历。我非常留恋在美校的日子。老师们都很认真,很有责任心。
赵:您是什么时候开始从事乐器这个行业的。
金:可以说是子承父业,小时候,父亲希望我能够喜欢他所从事的行业,他的行业是音乐和美术的交叉行业。因为我乐感大概不强,所以就学了美术。一九七六年,湖北出土了一套六十五件的编钟,纹饰非常精美,国家组织科研队伍想要复制,复制完成,专家却说要达到曾侯乙编钟的音乐性能估计至少还要五十年。父亲一开始做乐器,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就开始研究,父亲最早把编钟一钟双音的迷破解出来并获得国家科技文化成果奖。当时一钟双音失传了,很多人怀疑一钟不能出两音,其实一钟双音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因为只有我们中国的编钟是合瓦型的,其他国家的钟都是圆形的,无论是教堂钟还是中国的寺庙钟也称梵钟,都是圆形的,圆形就注定了他只能出一个音,而合瓦形的编钟正是由于它的结构,钟的正股和钟的侧面四分之三的部位生成两个乐音。我们经过科学计算把这两个乐音精确的定位在小三度和音上。敲出来就是同样三个钟,相当于有六个音,十个钟就是二十个音,可以比国外简单组合的钟更灵活的来演奏音乐,更适于搬上舞台。我毕业的时候,基本上已有一套制作编钟的科学方法。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机会做比曾侯乙更大型更有冲击力的作品。九九年的时候,我们跟中科院合作,用手工模式做出精美的编钟,纪念新世纪的到来。我们几乎每做一样产品都尽量把它做的比别人高一个层次,有所改进才去做。我们做琵琶,有一个琵琶背板的专利,改变了南方琵琶到北方由于气候原因容易干裂的现象。苏州民族乐器在全国很有名,很多木器类竹器类的产品一到了北方就会干裂,影响了乐器的音乐性能。我们还有破世界纪录的东西,中华和钟是一套已载入吉利斯世界纪录的最大型的数量最多的编钟。世界最大的锣,直径三米一八,直径三米一八呢我们是有寓意的,三米一八直径的锣,周长就是九米九九,预示着美好的愿望,因为锣是圆的,象征这团圆美满,所以我们希望周长是数字九九九。中国传统最大的数字。九九归一,天长地久的意思。我们一直再从事古乐器复原的工作,古人没有发达的检测手段,竟然能够做出非常艺术化,科技含量高的东西。我们在做的过程惊叹于古人的智慧,我们只是把它复原,再现古人的思想,希望能够对保存和继承传统文化上有所裨益。
赵:您在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上面下一步有什么具体目标或计划?
金:我们和很多大型的艺术专业团体合作,参与他们的对外交流,演出。特别是参与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北京奥运会主委会开幕式策划人张继刚,找到我父亲,邀请我父亲到北京去,讨论开幕式上要用一个古代有现代没有,中国有外国没有,现代人看了不认识,但一说就能够知道那是乐器的东西。开幕式上的击缶,本来定的是第一个节目,最后确定为倒计时的一个节目。缶是我父亲经过长时间思考,请教苏州的文字、文史方面的专家,才提出的一个创意。每件东西我们都希望有新的想法。今年我们研制了世界上最大的锣,三米一八,我们的寓意就是世纪锣,团圆锣。今年中秋节,我们策划在崇元寺开展了“第一届崇元寺中秋祈福愿世界华人大团圆”的活动。我们做的就是敲锣祈福,效果非常好,气氛很热烈。苏州旅游局局长要求明年中秋节第二届的时候一定跟他们旅游局合作,做大做强。我们的创意不是维持一两年而已,我们希望把它长长久久的做下去,每年中秋之前我们会选定一个华人集聚的城市,赠送一枚团圆锣。中秋节晚上敲响并直播这一面象征凝聚力和团圆的大锣。这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纪念,又体现了中国人的凝聚力。中国传统乐器,我们还在不断的一项一项的研究复制。奥运会开幕的时候所用的缶,我们把它的音乐性稍微做了修改,它并不是上古时期敲的那种声音,而是在缶的口部蒙一张皮,相当于把缶做成发音腔,发音腔在击打的过程中,产生阵阵像鼓一样的声音。用缶之前导演是准备用鼓的,但鼓的形状太直白了,所以最后采用缶的外形和鼓的声音来结合。由于时间紧迫,开幕式的缶只是一个外形,并没有实际铸造成青铜。我们准备下一步抽时间把秦王手中缶的声音亮相出来。很多人对这个声音很好奇,开幕式上的缶是一个创新的东西,来不及把它的音乐性能达到完美。十月初的时候我们又考察甘肃敦煌莫高窟,莫高窟的壁画人尽皆知,飞天仙乐缭绕的那种感觉一直没有能够在舞台上再现出来。敦煌艺术研究院之前排演有“丝路花雨”的舞蹈,这次希望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完整的体现盛唐壁画里音乐的神韵,邀请我们把壁画里出现的乐器全部复制出来并搬上舞台,我们接下来还有这么一个大的项目。
赵:接下来公司的发展,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呢?
金:我们的行业涉及到两个交叉学科,艺术型人才和音乐型人才我们都吸纳,同时强调必须在自己本专业的前提下,加强另外一些学科的素养,要用创新的眼光去看待任何问题。我们公司大概十来个人。从创意到设计到最终制作,整个团队很有活力,经常沟通,像我们这种创新的企业如果人员太多的话也有一个沟通的问题。我们核心的东西能够在短时期之内,交给下面制作人员,制作人员在制作的过程中碰到新的问题可以立即反馈。这种相互交流可以避免设计想法很好,但做出来的东西千差万别的情况。我们尽量把创新的想法不打折扣的体现出来,如果还有新的更好的也要及时补充。
赵:您是我们采访的校友中较为少见的女性,您是如何克服事业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的?
金:我觉得每一个在事业上拼搏的人都会遇到困难,哪怕做出一点成绩我都能体会到他们其中的坎坷。但我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态放好,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挫折是对自己的挑战,不要采取躲避的态度,要多想办法,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失败的时候能够总结,孔子说每日三省,总结一下自己到底获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做的,如何改正。如果不积极的话,可能首先自己会过的很苦,其次也不容易做成事。所以我想每个人如果都能比较积极的去处理一些事情,很多事情不要去拖会比较好。儒家的励志思想,我很欣赏。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好的东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吸纳。中国传统文化不全都好,但是要针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去吸纳自己所需要的,同时排除性格上的弱点,形成互补,互补能够帮助你成长。
日期:2008年11月10日
时间:下午14:00
地点:金磊工厂办公室
采访:赵慧蓉
摄影:刘洁
摄像:黄新军
整理:易明
编辑:邓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