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建国 黄建新 刘国华
2015-04-26  

 

出生:郁建国1965年,黄建新1962年,刘国华1963年

毕业:1987年

专业:苏州轻工职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

经历:郁建国——1987年历任沙洲化纤刀具厂车间副主任、技术部科长; 随后任张家港市永兴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

现职:郁建国——张家港永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建新——张家港市吉昌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国华——张家港金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琴(以下简称琴):你们都是84年进入轻工职大,87年毕业的?

郁建国(以下简称郁):是的,距离毕业已经21年了。

琴:84年入校之前,你们都在工厂工作过吧?

郁:是的,我在沙洲化纤刀具厂的车间里面做钳工。当时好像18岁,应当说是轻工职大给了我第二次进入学校的机会。第一次机会——高考,但是落榜了。

黄建新(以下简称黄):我24岁,也是做了4年钳工之后才去学习的。

琴:现在回忆起84年第一次进校的情景,是不是印象还很深?

郁:我的个性比较内向,直到现在还是这样。84年刚入校的时候还不太适应,后来就慢慢和班里的同学融成一片了。黄总他们在学校应当是比较活泼的。钱振军老师当时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情况,他最清楚了。

黄:当时有两个班,相对而言,我们班级是比较调皮的。在我们班中,像我工作了4年,时间是比较长的,一般都是工作2年或者1年。

郁:但正是因为大家工作过,所以学习的时候比较有针对性。

黄:确实如此。因为在厂里待过,所以我们很容易接受譬如工艺方面的知识。

琴:那时一个班级有多少人?都是来自江苏的吗?

郁:当时一个班级好像是39个人,都是苏州地区的。

黄:当时条件很差,我们一个宿舍住10个人,住宿条件比较艰苦。

郁:睡的是上下铺。因为我本来就来自农村,条件本就不怎么好,所以并没有感觉有很大的差距。读书的三年中,我和陆伟,两个人用一个饭盒吃饭。早晨买点咸菜,多买一点,这包咸菜加点汤就是中午饭了。

琴:那时的学校在玻纤路上?

郁:是的。玻纤路,附近就是一号桥。

刘国华(以下简称刘):不过,最后一年是在石路的吴中旅社。

琴:84年的玻纤路,应当不像现在这样热闹吧?

刘:对,不热闹。

郁:最近我去过苏州,到了虎丘。一个朋友陪着我去找寻当年的玻纤路,想看看它现在的样子。但是没有找到,可能是我没有仔细找吧。

钱振军(以下简称钱):桐泾北路和玻纤路的交汇口就是苏州工艺美院的南校区。

郁建国:我前几天陪一个客户到金鸡湖,途径桐泾北路,不过好像没有感觉到那个地方就是原来所呆的地方呢。

琴:学校里的三年生活,什么给各位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郁:印象最深的是我在学校第一次哭。当时,我买了一个红灯牌的录音机,在宿舍里想试一下。后来,钱老师进来了,说宿舍是用来休息的,不能这样放音。我记得他当时是这样批评我的,呵呵。现在回想起来蛮好笑的。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各方面表现居于中间,性格内向,很老实。而老师关心的往往是居于上游与下游的同学。上次我们二十年聚会,钱老师握着我的手,可却叫不出我的姓名,不止钱老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不说名字想不起来,一说名字就对上号了。

琴:可能二十年中变化比较大吧。

郁:就是,原来我很瘦。

琴:红灯牌收音机,当时还算不错的,后来被钱老师收掉了?

郁:没有收掉。实际上当时也快接近毕业了,那个收音机我买了是准备结婚用的,不过同学们都不知道。钱老师也不知道。我结婚比较早。

琴:黄总,你呢?在轻工职大读书的时候对什么印象比较深刻?

郁:他挺活跃的,搞什么活动都是组织者。

钱:他是班干部,篮球打得相当好。

黄: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了一次篮球比赛,那时候学校很少有比赛的。本来我们班级的几个人打得都比较差劲的。可是当时金勤芳老师住校。她的爱人老王球打得很好,就给我们做教练,教我们怎么打、怎么掩护。当时我们和三年级的人比赛。他们年龄比我们大,有的已经结婚了,身材比我们高。可是后来,我们班得了第一名。现在老王可能已经过世了吧?

钱:是的,过世了。

琴:刘总,您也回忆一下吧,毕竟毕业有21年了。

刘:我当时在学校里是是劳动委员,当时感觉还挺活跃,但现在感觉没有以前那么活跃了。可能当时因为刚进学校,比较单纯,没有压力和负担。

郁:他在学校里面蛮好玩的。当时我们学校每周四放三集《射雕英雄传》,里面有老顽童,就是周伯通。当时他给班级里很多人都取了一个名字,连叫梅超风的都有。

刘:在学校里面的人际关系蛮有意思的。

琴:你们现在还记得那些印象比较深刻的老师或者课程吗?

黄:那时候,对几个专业老师印象比较深。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与工艺有关的工作,所以专业课对我们来讲用处比较大,回来就用得上。我们厂原来也是国有企业。这些知识能让我们帮着厂里改装设备,到厂外学习也看得懂、谈得通业务。例如王震洪老师的课程。他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山沟沟里去。很艰苦的地方,那时候对知识分子不够重视。我对王老师所讲的课印象特别深。钱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常熟人,跟我们比较亲近。其实钱老师对我们这届同学的印象应该还是蛮深的,后来也经常联系。还有一个老师印象也很深。其实不是我们轻工职大的,叫董静文。她教我们两门课:哲学、政治经济学。后来我们10年聚会的时候联系到了她,20年聚会的时候,没有联系到。

刘:王老师有实践经验了,讲得比较切入实际。钱老师在学校里对我们抓得比较紧的,要求比较严格,他那时候教我们物理。教高等数学是蒋麟。

黄:钱老师插过队,董老师也插过队的,好像是支边。刚才提到的黄震洪老师也是这样。

郁:年龄最大的是英语老师,教我们的时候都有六七十岁了,是外聘的。

琴:你们87年毕业以后就都回到原先的单位去了?

刘:对,都回去了,以前干什么就干什么。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有的人被提拔为中层干部。

黄:回来以后先到技术科,然后到车间做车间主任,然后可能被提拔为副厂长,绝大多数都是这样。

郁:是的,都是这样的。

琴:现在同班同学还经常来往联系?

黄:我们经常联系的。一个电话,不管昆山也好,太仓也好,有什么活动了,会经常碰头的。10年、20年的时候,我们都聚的。10年的时候,到学校里去看了一下,在五洲饭店聚会的。现在那里已经被拆掉了,有时候出差还想去看看的吧。

郁:是的。我上个星期还去的,就是没有找到。

刘:大家还是非常留恋的。

琴:当时学校的哪个地方,您印象最深刻?

刘:现在学校的样子,都在脑子里清清楚楚的,毕竟面积不大。

郁:清清楚楚。

琴:两校合并后,现在以艺术设计为主。上次9月28号的活动,你们都去了吧,是否参观了一下新校舍?现在学院招收的学生也比以前多,和轻工职大的成人院校不同。每年学院要招将近1700名学生,在校学生有5000人。现在除了北京、港澳台地区没有招生,其他地区都招生了。

刘:规模大了,整个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琴:各位老总自己的现在的公司主要做些什么?

郁:原来我在集体企业,后来,自己做了五年多。现在的企业规模不大,一百零七个人。我们的产品就是把人家废弃的瓶子:可乐瓶、雪碧瓶、矿泉水瓶,经过处理转变成纤维,再把这种纤维转变成有价值的产品。这种纤维有很多用途,比如可以做无纺布、玩具的填充料、床上用品的面料。我原来在基地就是做这类产品,有这方面的客户资源,这是我的经营基础。我们企业的产品一般是出口的,还有一半是内销的。我们按照出口欧洲国家的产品标准进行生产,像下面包装的这种就是出口澳门的。只依靠自己企业里的一百多个人,是没有能力做那么多产品的,都是通过社会化资源的协作完成。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而言,人是主要因素,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充分融合起来了,每个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而且对我而言,我能了解设备的具体性能,第一时间就能把这个设备改进提高,不需要通过中间环节,这也是我们企业的一大特色,所以我的企业在同行业中发展也是比较快的。

琴:您企业的产品一般销往国内哪些省份?

郁:江苏很多,国内其他省也都有的:四川、浙江、山东、河北、河南等,很多省都有。

黄:他们企业有一半产品是出口的。

郁:是的。国家对出口产品的企业有优惠政策,像我们企业就等于税收基本不用交,退税就能冲掉的。

钱:出口到哪些国家?

郁:好多国家,印度、俄罗斯、欧盟、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还有伊朗、阿尔及利亚。出口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现在就是对内销的产品,我们也是按照这种标准去做。这样才能做出品牌来。

琴:能否谈谈五六年中您的创业体会呢?

郁:创业体会,怎么说呢?我认为做一件事情,特别是搞企业,和做生意是有区别的,做企业要有耐心,你首先要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质量做好,服务跟上去,就会慢慢提高,慢慢获得影响力,以点带面,就能把这个市场逐步推广出来。还有一点:人是主要的因素。我们企业的“企”,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停止的止。如果这个人拿掉,企业就停掉了,所以企业最关键的是“人”。

琴:我觉得你们企业制造产品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回收再利用的过程。现在能源紧缺,正好适应了这个形势,可能以后的发展前景会更好一点。那么,轻工职大三年的学习对您现在所从事的事业有什么影响吗?

郁:影响很大的。如果没有这个学习机会,我就不可能一步一步走到原先公司的领导岗位上。学习回来以后,我就被分配到车间做车间副主任,我很快就把学校里面学的东西用上了,比如整理图纸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比较得心应手。后来就到技术部开始做工艺、搞设计,很快把学校里面学习的知识全部用上去了,用的很多。再后来,就慢慢做到了技术部科长,再后来是做助理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如果没有在轻工职业大学学习这么多,没有开阔眼光,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的,绝对不可能的。我以前是在车间做钳工的,如果不到轻工职大学习,那应该还一直在那里做普通工,现在到我们厂里来的原来厂里的同事,就是原来跟我一起做工的,他现在还做工人。

琴:黄总,您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是什么呢?

黄:也是做机械的,但是我们都不如郁建国。我当时到学校学习的时候,所在的是粮食局下属的一家国营企业,当时叫针织机械厂。后来到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改制了,国营企业最终消亡。改制时候的情况记忆犹新。当时,我们从老厂区搬到新厂区,政府不贴钱,都是企业自己花钱。结果厂房还没有盖好,就没有资金了。那时,整个形式都不太好,要转制的时候没有人愿意转,因为当时每年要亏100多万,资产没有人管理。由于企业经营得不好,就把企业原来的领导统统都换掉了,把我吸收到管理队伍中,又成立了一套新的领导班子,然后硬把原来的企业给转制下来了。我们当时是“零资产转制”,就是不从职工或者其他地方吸收资金的。而是把那些生产设备、资料等等都给你,由你负责。经过审计,当时我们有300多万净资产,后来这一块也没有转下来,因为没有这么多钱,国有企业弄到最后就是这个样子了。当时有几幢房子没有转制,有几幢房子完成了转制。我们又拿了一些钱出来进行资本注册。那时真是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你承包一片,我承包一片,生活总是要过下去的。就是这个情况。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我们国家如果不进行转制的话,早就垮掉了,因为当时我们每年要亏100多万。改制完成后,虽然国家送一部分资产给你,但是他不需要每年亏这么多钱了。而且房屋的转制完成了,但是土地没有转制。国家还可以收取土地的租金。但是,其实集体企业还是搞不好。我们的企业到现在其实还是有一点集体性质的。工人都存在着那个时代的思想:我是国有企业的老职工,你能把我怎么样。这就好比现在的医院,也是不太好改制的。再加上针织机,这几年的生意也不太好,现在主要给台资企业做一些配套,就是给人家打工了。他们来不及做,我们就帮他们做点。你看,现在是我们国有企业给私营企业打工。

琴:刘总,您的公司也主要是经营机械的吧?和以前所学是否有所联系呢?

刘:对,也是做机械的,企业名称是金秋环保设备公司。具体的说,我现在在做环保设备,同时做一些配套,和以前所学还是有联系的。从轻工职业大学毕业回来以后我也在公司,公司的前身也是机械厂,回来后在技术科里干了两年。后来,我就换到毛纺厂去了。再后来,张家港马路拓宽拆迁,我就自己出来干了。现在买了十多亩地,自己盖了这家企业。我们自己做一部分产品,没有产品,我们就给大企业做点配套部件,我们的规模搞不大。

琴:“船小好调头”。

郁: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

刘:根据公司自己的情况合理发展。

琴:郁总,你们的公司现在销售多少万?

郁:去年我们的销售额是五千七百多万。

刘:在张家港,还属于中小企业。

黄:五千多万的销售额,在企业经营这个行当之中,是属于很少的。一些小的上市公司的销售额都要几个亿的。但郁总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在三五年中,就能拥有这样的销售额。确实不容易。讲给别人听,一般的还不相信呢。我们都属于小企业。因为我们毕业后当官或者去大的国有企业的基本没有,最大的就是黄雯华,在常熟纪委。

琴:苏南乡镇的特色就是发展小企业,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这些乡镇企业。

黄:其实我有时候也想像我们这里有些公司,可以上市。但到底怎么样说不清楚,根本不如我们这些小型企业,小企业基本都是老老实实发展起来的。

刘:国家一般不照顾小企业,但税收却一样也不能少。

黄:国家现在好像对小企业支持,真正到贷款的时候,就麻烦得不得了。像刘总他们这种规模的企业,贷款都很麻烦的。我觉得温州最大的好处是:温州人不怕没资金,因为地方融资能力比较强,如果信誉好的话,就可以借到钱的。有了项目之后,只要请一个人担保,担保人认为我基本上有能力做这个事情,就帮你担保一下,然是私人价钱贷给我,利息比较高,一分息。浙江的模式就是这样。我们这里就不行。浙江还有一个优势:小政府大企业,我们这里是大政府小企业。江苏交税很多的,我们张家港在全国是有名的,样样争第一,税收也是争第一的。其实我们的实力也不一定大到哪里去,但是税收争第一,真金白银的交出去。

钱:你们三个都已经有所成就了,能说说社会上给你们的荣誉吗?

刘:荣誉谈不上,荣誉一般都要给大企业,而我们是小企业。

黄:但像我们这种企业,今后的发展潜力是比较大的。再过个10年可能变化就会比较大。

琴:我想,近几年应当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到你们三位所在的单位工作吧。

郁:嗯,有的。

琴:那么,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你们能否以校友的身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提一些意见呢?

郁:学校里刚出来的毕业生,首先不要把自己的定位定得太高,要愿意到基层去做一些事情,这样以后就有竞争力。如果刚来就坐办公室,在以后竞争中就会很容易被淘汰掉。做事情应该一件一件去做,做每一件事都要做好它,把自己的能力真正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体现价值。不要有面子观念。不要觉得有的人毕业以后坐办公室,一个月拿多少多少钱,可我怎么在车间呢!面子害人一生,应该把面子丢开。我认为一个人无论在哪一个企业做,都应该这样,无论做哪件事,都应该这样。我们平时招聘新的大学生。有的学生过来不和你谈工资的,他说你看我能做什么事情让我去做,根据我完成的情况来给我定工资。这样的人做事反而能做得好。说实话,从学校里的理论到实践有个过程,这个过程也不是很短的,要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

刘:一般的大学生出来不愿意到车间干活,这是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到基层实践三到五年,积累一定的经验。

黄:像我们从事机械经营的,就是需要一些理论知识,再加上较强的动手能力,每个企业都需要。我想我们读书回来后都逐渐到管理岗位上去了。其实我们这些人再回到厂里干话最好了。我感觉企业特别需要大量资深的高级技术工人,人数越多越好。可是现在大专找不到工作上本科,本科找不到工作读研究生,但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却普遍不太强。我们那时是师傅带徒弟,我们当年都是做徒弟出身的。我估计我们国家的高级技工的待遇以后可能会比工程师还要高一些。我不太清楚现在学校的培养方向,但是我想向培养高级技工方向发展应当是不错的。

刘:是的。我们企业就喜欢用既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又强的人,马上就可以派上用场。现在买个好一点的数控设备,如果会用的话,电脑一输入,就好了,这方面人才就是缺乏。

郁:像这样的学生,社会上的需求量应该是越来越大。学校现在很多专业涉及产品外观美化,这些也很重要。

琴:你们三位确实都是从企业到学校、再从企业到创业的过程。我想你们的创业经历和对大学毕业生的建议,应当会令他们受益很多的。12月28号,学校将举行六十年校庆,我代表学校邀请你们。

刘:希望母校培养的学生都是适应社会的实用型的人才。

黄:学院现在有些专业的录取分数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本科水平,我相信肯定会越办越好的。

钱:学院现在也在抓内涵建设,希望再过五年或十年,能够发展得更好。

日期:2008年10月14日

时间:上午10:00

地点:张家港永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采访:黄琴、钱振军

摄影:黄新军

摄像:刘洁

整理:徐彩萍

编辑:刘春华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