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危冰:漫谈《渔港春色》
2015-04-24  

日影穿云亦未浓,夜来疎雨洗清空。

村前村后东风满,略数桃花一万重。

断桥隤岸数家村,雨少晴多減涨痕。

雪白鹅儿绿杨柳,日高犹自掩柴门。

                   ——范成大

《渔港春色》 145cm×220cm 2014年

陈危冰/文

2014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我的作品“渔港春色”有幸入选。这是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每五年举办一届的全国综合类美术大展。是我入选的一次重要展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回望整个田园山水专题创作以来,经历迷茫、苦闷、徘徊、探索、积累,一路走来有许多的烦恼,每一次重大创作都是一次心灵的砥励。自从八十年代初偶见沈周《东庄图》,在自己的思维中植入了创作田园山水的种子,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尝试着写生和创作太湖农村风景题材作为自己绘画研究的方向。中国山水画,放在世界美术范畴应该称风景画,然而中国人所称谓的“山水画”其实不光指自然的风景,更多所指美学层面上的“风景”和精神归宿。“山水画”可以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绘画范畴,主要是以大山大水入画,发展到后来还分出了南北宗派。历代大家迭出,风格丰富,法度森严,图像万千,洋洋大观。至于我把研习的课题定位为“田园山水”,是将其对应于大山大水的。我二十年来一直关注家乡,总想更好地描绘和表现我们的美丽家园。许多年来我时常驻足在太湖岸边、水巷河埠、田间地头,苇叶摇曳、春风拂面、追忆往昔,既说不清也难释怀,却总被现实中的钢筋水泥,车嚣人喧所困忧。“工业时代”在中国是否来的太突然,抑或我们远没有作好心理准备。人生短暂,却让我们接受了自然环境的剧变,不接受也不可能。因为社会在进步,因为人在进步,因为自然本身在遵循着规律而演化。

沈周《东庄图》新编

沈周《东庄图》新编

画了许多年的画,人的年龄在增大。看了许多古人的画,感到那些图式、题材全被人不断地重复过了。但绘画还得继续,于是我更倾心于田园山水。画画是件快乐开心的事,若把田园山水画得使更多的人喜欢,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劳心费神、苦思冥想、废画三千,下足功夫。前人的活不能重复,但,可以借用,讲明白借了要还的。于是回到现实中来,天天看、时时寻,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总能琢磨出些道道来。起先没感觉,也没想那么多,把别人的方法借来一用,画到后来发现不那么简单了,因为想法多了,要求自然也不一样,借来的东西不是都能用的,要发明些自身的土方法、土工具什么的,需要深入研究了,需要智慧、需要学养、需要技巧、更需要造化所提供的原材料。然而环境已然“工业化”、现代化。

《禾黍夹道青》 97cm×180cm 2014

《高树隠老屋》 67cm×17cm 2015

前人说“笔墨当随时代”,换成当下的说法:与时俱进。说白了活在当下就拿当下说事。很多事想明白了也就不复杂,画累了下乡走走,太湖边看看,多交几个农民朋友,可以经常往农村跑,多一点农村的经历也就多了几分对田园的情感和关注。毕竟广大的农村仍然保留着“农村”的模样。我心目中的田园山水,应该是后工业时代中国人精神层面的田园,人类的美好乐土,经过多年积累,我的田园山水在成长,图式在丰富,尽管工业革命依然在推进,尽管环境依然在发生各种变化。田园山水的关注点,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初期只想把画面搞得美且丰富,把功夫用在了许多事物的表层,而且形式语言单一,形象元素没有过多的提炼,随着对事物的深究,对画面的要求在提高,对图像要求的不停更新,对传统绘画认识的改变。所有这些注定了对绘画理念的更新,对传统笔墨的再认识,直接影响了眼前的创作追求。

《盈盈秋水》68㎝×68㎝ 2012

雨后郊行 45cm×68cm 2010

“渔港春色”是2014年田园山水画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我绘画理念发生变化的一次重要实践。首先从立意上我选择了一个比较大的场景:太湖渔港、春季休渔。用传统重彩的技法来绘制,至少可以做到“尽精微致广大”这么个要求。“春季休渔”是保护生态的一项政府措施。几百条渔船集中泊在一处,场面蔚为壮观。掩映在春树之间的新式别墅群让人浮想联翩,从画面本身来说试图表现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如何融合的问题,绘画不能老是去表现老房子或者是许多别样的状态。每一个画家可以有许多自己的特定图像符号,我这几年一直在试图把身边的许多平常所见放入画面中来。我试图把田园山水这种似乎田园牧歌式的图像放置在后工业时代的背景下,让受众产生一种心理落差,让大家在追忆远去的乡情中找回那份曾经拥有的乡村情愫。在“渔港春色”的构图处理上,我聚焦中景、然后推远、场面宏大、气势沛然,我认为山水画的中景是不容易处理好的,它是画面承前启后的关键,画过头就造成喧宾夺主,若不到位画面就产生平庸。这里我把新式建筑群放在这个位置来处理显然是冒很大风险,虽然在这幅画中算是勉强过得去,却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一些经验。画面中采用了传统的树法和工笔画的一些勾勒,还有画了一组塑料大棚,这些处理无非是为了表现现实生活状态。丰富自己的图像语言。许多事情只有努力去做了,才知道是否合适。在色彩处理上还是采用了传统的小青绿技法,旨在烘染太湖春季的氛围。太湖之美美在四时变幻、美在抒情、美在时时的依恋。太湖,苏州的母亲湖,历史上表现她、赞美她的人实在太多。对她的索取更不用说。我也是希望用“渔港春色”来展示太湖的魅力,想在永葆太湖春色方面作一份努力,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分享她的美、她的情怀。

“日影穿云亦未浓,夜来疎雨洗清空。村前村后东风满,略数桃花一万重。”;“断桥隤岸数家村,雨少晴多減涨痕。雪白鹅儿绿杨柳,日高犹自掩柴门。”范石湖眼前的乡村田园其实离我们很近,她就深深地隐藏在我们的心里,希望我的田园山水画能够唤醒人们心中那份久违的家园情怀。

陈危冰2010年在美国大峡谷所拍

陈危冰,1962年出生,江苏苏州人,先后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校、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政协委员、苏州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客坐教授。

参加展览:

1998年作品《苇岸无穷接良田》获江苏省首届山水画大展铜奖

2001年作品《极目青青》获中国美协主办“新时代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01年作品《黄花染江南》获江苏省第二届山水画大展铜奖

2001年作品《黄泥田塍菜花风》入选中国美协主办21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

2004年作品《黄叶村纪事》入选中国美协主办200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4年作品《秋树黄叶满》之一获江苏省第三届山水画大展铜奖。

2005年作品《日光穿树晓烟低》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2005年作品《黄泥田塍菜花风》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太湖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2005年作品《蛟龙穿水》获第六届江苏省体育美术作品展佳作奖

2008年作品《静坐月明中》获中国美协主办首届全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优秀奖2008年作品《吴下人家水竹居》入选中国美协主办首届全国中国画线描展

2008年作品《家园》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展

2010年作品《秋树黄叶满》获中国美协主办201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0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人文北京写意昌平”画展,作品《塔林远眺》上海世博会收藏

2011年作品《秀野新沐》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纪念黄公望中国画山水画展

2013年作品《水沟田畴稻叶齐》入选中国画学会主办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七彩云南”写生采风活动

2014年作品《禾黍夹道青》入选中国美协主办“泰山之尊”全国山水画、水彩画作品展2014年作品《风过处》获中国美协主办“重温经典”娄东(太仓)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14年作品《渔港春色》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4年作品《临湖门外是侬家》入选中国画学会主办“明德•和融”2014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4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翰墨宜兴”全国中国画名家画宜兴活动

(转自:城市商报收藏阁)

关闭窗口